lighttpd网络服务器 基于的Lighttpd的网络服务器具有这样的特点:占用内存资源少,占用cpu资源的优点,且开源社区提供丰富的应用模块。lighttpd是目前开源社区中轻量级的web网络服务器中的佼佼者。其支持FastCGI接口,CGII接口,AuthI接口以及输出压缩技术,并提供目前被大量使用URL重写技术,服务器链接等特点。Lighttpd使用fastcgi方式运行php,从而使得应用较少的PHP应用进程能够实现大的并发量响应能力[3]。Fastcgi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1)在稳定性方面:fastcgi接口采用独立的进程池运行策略,即使某一个进程挂掉,系统并不会崩溃,只需要重新分配新的进程来运行即可。 (2)在安全性方面:fastcgi接口和主机的服务互不干扰的模块,fastcgi即使崩溃也不会影响服务器; (3)在性能方面:fastcgi接口仅仅处理动态逻辑部分,大的载荷的IO操作仍然由服务器完成,这样服务器可以专让完成IO操作,对于一个动态网页来说,逻辑处理部分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大量的图片处理IO操作根本不需要逻辑程序加入。 (4)在扩展性方面,fastcgi是一个独立的技术规范,完全可以支持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php,java,python...)。 Apache网络服务器 基于APACHE为架构的WEB服务器的使用率仍然排在首位,根据netcraft公司(www.netsraft.co.uk)统计的调研结果来看,有50%以上的HTTP服务器都是基于APACHE的。APACHE的网络服务器的第一个版本(0.6.2版)于1995年4月一个完全通过internet进行运作的非盈利机构Apache group发布,Apache group决定apache web服务器的标准发行版中应该包含哪些模块。Apache group准许所有开源社区人员修改其中隐含的错误,准许开源社区人员提供新的功能,或者将它移植到其它的应用平台上[4]。当新功能的代码上传到apache group系统以后,该组织负责审核所有代码具体实现功能、详细内容,还要进行必要的测试操作,如果达到认可标准,该代码就会被添加到apache的重要发行版一起发布。基于APACHE的WEB服务器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1)可以安装在大多数的应用系统中,且支持虚拟主机技术,支持通用网关接口(cgi)技术,并支持代理服务器技术。 (2)基于文件的配置服务器配置,设置简单易用。 (3)支持WEB认证,且支持SSL技术。 (4)支持最新的HTTP协议,同时支持fastcgi接口。 (5)集成perl,管理员完成能够使用浏览器来监控服务器的运行情况,还能够自定义生成日志格式信息。 (6)支持ssi接口,即服务器端可以包含命令,提供用户会话过程的跟踪功能。 (7)不足之处:不支持epoll接口,而epoll在现代系统中几乎是性能的必备工具,这也是为什么apache的并发性能比其他两款web服务器性能差的主要原因。 高并发网络服务器国内外运维现状 以下列出不同类型的WEB应用及不同企业使用高并发网络服务器国内外运维现状。如表1-1所示为门户网站类WEB服务器资源列表[7]。 表1-1 门户网站类WEB服务器资源列表
表1-2 搜索类WEB服务器资源列表
表1-3为电子邮箱类WEB服务器资源列表
表1-4 博客类WEB服务器资源列表
表1-5 视频类WEB服务器资源列表
WEB服务器性能比较(数据源于网络,非本团队测试) 为了验证主流的Web服务器自身的性能,选取适合开发系统的网络服务器框架模型,以下对比测试在同一台物理主机上面各WEB服务器性能。 物理主机的配置如给3-1所示。在测试时,对测试机器的网卡、Open Files等参数,各个Web服务器的参数均都进行过必要优化。 物理主机配置 CPU 8核 内存 4G 网卡 1G 本次性能测试指标主要是从响应时间和每秒请求数作为对比参数,因为网卡吞吐量最大为1G,来回和接收大约在400M左右,从现有测试结果看,基本上都能满足需求。 测试方案 (1)本测试中所选用的测试工具为Apache自带的ab命令进行测试,典型的命令如下: ab -n 100000 -c500 -k http://localhost:81/test-page-small.htm -n 指定总共请求数量. -c 同时并发的请求数. -k 客户端是否启用Keep Alive连接. (2)本测试中所选用的测试方法为在Linux本机用apache自带的ab工具进行测试。为了保证客户端的端口性能,压力测试采用keep alive的模式和服务器进行通信。 (3)测试两种类型的静态文件:1K以下、59K的中大型静态HTML文件的请求。 (4)总请求数为100000,分别启用500、1000、3000、5000、7000和10000并发进行测试; 测试软件测试版本如表所示。 版本 Apache 2.2.14 Nginx 0.9.6 Lighttpd 1.4.28 1. 响应时间对比分析 如图所示为请求1K以内小文本时平均响应时间对比。 ![]() 请求1K以内小文本时平均响应时间比 如图2所示为请求1K以内小文本时最大响应时间对比。 ![]() 图2 请求1K以内小文本时最大响应时间比 从小文本的请求结果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在3000并发以上lighttpd的最大响应时间小于平均响应时间,估计在建立连接等方面占用的时间开销高于Apache和Nginx; (b)在5000并发以内,Nginx的性能明显优于Apache和Lighttpd两款Web服务器; (c)在5000并发以上,Apache的性能优于Nginx和Lighttpd两款应用服务器; (d)在7000并发以上,Nginx的并发性能下降的非常明显; (e)从上述请求来看,要想真的一个系统实现很高的并发性能,需要尽可能的减少请求的数量。 如图3所示为请求59K中大型文本时平均响应时间对比。 ![]() 图3 请求59K中大型文本时平均响应时间比 如图4所示为请求59K中大型文本时最大响应时间对比。 ![]() 图4 请求59K中大型文本时最大响应时间比 从大数据文件的请求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在5000并发以内,nginx的表现稍好于Apache和lighttpd; (b)在5000并发以上,lighttpd的并发优于Apache和Nginx (c)但整体而言,以这种单机在本机的测试结果来看,不管是哪种Web Server,在5000并发以上,单次请求的响应时间均超过了1s,已经不具有可用性。 如图5所示为1K以内小文本每秒请求数对比分析。 ![]() 图5所示为每秒请求数对比分析 如图6所示为59K中大型文本每秒请求数对比分析。 ![]() 图6 59K中大型文本每秒请求数对比分析 从每秒请求数(Requests persecond)对比图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从1K以内小文本来看,Apache的3000并发是分水岭,有理由相信:Apache的事件响应机制在3000并发的时候可能存在变化,3000以内继续以前的Select机制,3000以上改采用Poll的机制; (b)整体来看,5000点以内Nginx的性能最卓越,但是5000以上,Apache已经超越了Nginx的性能; (c)对于Lighttpd的中大型文本来说,每秒请求数基本恒定,个人分析与Lighttpd的mod_compress模块使用的Cache机制有关。 测试结论及设计思路 1.从并发量来考虑: 对于1000并发以内,可以考虑采用Apache作为项目的Web服务器。 对于1000-5000之间的并发数量,请选择Nginx作为Web服务器。 单机5000以上的并发,图片、HTML等都不会是小型的文本,考虑页面的可用性,单机建议不予考虑5000以上的并发。 2.从每秒请求数来考虑: 基本上每秒请求数和每秒PV值之间有一个10%的经典换算规律,所以项目根据经典以及每个产品的实际情况,可以从PV的角度演算出每秒请求数后再结合本次分析来制定Web服务器的选择方案。 每秒请求数6000以上,建议选择Nginx作为Web服务器; 每秒请求数6000以内,可以考虑在Apache和Nginx之间做出选择; 由于Lighttpd主要是在fastCGI方面性能卓越,但如果是Java应用,建议任何时候都不要选择Lighttpd作为Web服务器。 根据本系统的需求分析及以上测试结果,有理由支持在本系统设计时,以NIGNIX为前端HTTP服务器,另外,为了提高响应速度,必然需要采用cache算法,而根据目前的应用以及memcached的强大功能及易用性,因此,memcached是必然的选择。 |
行业聚焦 面试交流 职位推荐 开发视频 技术交流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友情链接:课课家教育 阿里云 鲜果 W3Cfuns前端网 中国企业家 环球企业家 投资界 传媒梦工场 MSN中文网 Android开发者社区 cnbeta 投资中国网 又拍云存储 美通说传播 IT茶馆 网商在线 商业评论网 TechOrange IT时代周刊 3W创新传媒 开源中国社区 二维工坊 Iconfans 推酷 智能电视网 FreeBuf黑客与极客 财经网 DoNews 凤凰财经 新财富 eoe移动开发者社区 i黑马 网易科技 新浪科技 搜狐IT 创业家 创业邦 腾讯财经 福布斯中文网 天下网商 TechWeb 雷锋网 新浪创业 和讯科技 品途O2O 极客公园 艾瑞网 抽屉新热榜 卖家网 人民网通信频道 拉勾网 创新派 简单云主机
手机版|黑名单|守望者 成才网 在线教育 linux 高级程序设计 C/C++ 大数据
( 蜀ICP备14029946号 )
成都守望者科技有限公司 © 2013-2016 All Rights Reserved